“科济”战“疫” 不松懈!
当我们看到各种数据的居高不下
封闭管理地区的层层扩大
单一的封闭生活
难免造成恐慌和烦闷
跟着“科济”,解答你的一切疑惑
Part 1 你想知道的防疫小知识
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
来源:微博
来源:Shishi Luo, et al., (2022),medRxiv. https://doi.org/10.1101/2022.03.09.22272113.
来源:@中国数字科技馆
就算新的变体来源于两种变体,但目前还没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,德尔塔克戎的传播特点和毒性就是两种原有变体的简单相加。
上海发布直播,来源:@人民日报
大多数时候,我们的恐慌来源于未知
有关新冠病毒的科学防疫方法
也正随着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
不断更新
这些小知识,你都知道吗?
01
为什么需要接种新冠疫苗?
我可以只靠个人防护战胜新冠吗?
我们知道,控制传染病要从消灭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来入手,个人的防护至多是从传播途径来降低新冠的传播。然而随着病毒变体以及人员流动的增强,想要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防控新冠病毒是不现实的。
来源:《工作细胞》第二季第二话
02
原以为是“一劳永逸”
可为什么接种疫苗后
还会感染新冠病毒呢?
03
从阿尔法、贝塔到如今的德尔塔克戎
新冠病毒的变异
是否会影响疫苗的保护能力呢?
04
看到每日通报的数字里
总是以“确诊+无症状感染者”标注
他们的区别在哪里?
* 特别提醒:无症状感染者虽没有临床表现,但也可能存在传染性哦。 之所以需要分开通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,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一过潜伏期就转变为确诊病例,也可能自始至终无症状,直到两次核酸阴性。但无论怎么说,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后,需要进行相应的核酸检测与集中隔离,并且需要配合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。
是不是觉得有些弯弯绕绕,不明所以?看看这张表,一目了然!
Part 2 你想了解的封闭生活
突如其来的疫情
妨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
却抵挡不住
我们热爱学习的心
《我们的一天 | “科济”的vlog》
此次我们采访了几位同学
让我们一起听一听
他们在封闭期间的科研与学习的感想吧~
研究生阶段,个人对学习生活的状态、节奏的把握性都更强了,不再是课程带动学习,而是和导师、同学们一起对所在梯队的方向进行探讨研究。
在本科进行了基础的知识储备后,新的学习模式让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、不断输出、找到自己手中所做事的意义,并且在浩瀚的知识体系中做出微小的贡献。放下一些功利心,也许就不再需要和同侪“卷”成绩,而是感受探索知识的平静与充实。,合理安排时间,研究生的课外时间也十分充裕!
最后,不论什么阶段,都是在认知自我和认知时间的过程中寻路,希望自己不惧探索、勇敢付出,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。
邵彦羲-21级硕士研究生-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
邵彦羲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
今年的疫情来势汹汹,时间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的春天,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,上海的学校基本都封校或是停课,小区也在逐一筛查或封闭管理。但是这一切又都是井然有序的,大家都已经没有了疫情初期时候的恐慌,而是积极配合医疗工作者的工作,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。
在这艰难的时刻,我们的科研与学习也依然没有停下,在学校和医院的支持与帮助下,我们有幸可以继续我们的实验与学习,这期间,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导师,他全程陪同着我们一起,不仅为我们解决学术问题,还为我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。因为排查力度的增加,医疗人员人手不够,实习生也被派了出去,看着身边不断走上前线的朋友和同学,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,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,对此我们更应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遵守秩序,不聚集,不乱跑,严格佩戴好口罩,不给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增加负担。
抗疫工作尚未结束,如果我们不能上前线,那就做好稳定的大后方,我相信我们终将胜利,上海加油!中国加油!
马文静-21级博士研究生-医学院
马文静同学坚守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
我们是不幸的,在樱花盛开的3月,突遭疫情;我们又是最幸运的,和所有人在一起同心战疫。疫情发生以来身处南校区的我简直是处处破防:全心全意不辞辛劳,从早晨六点半干到深夜十点的南苑食堂叔叔阿姨们;响应学生需求开设南校区临时小超市;24小时在岗待命的保安师傅;开群即爆满的志愿者群……同济人同舟共济,我们被保护得很好。
封校后,不再能去彰武路校区实验室学习和工作,而只能在线上交流。导师十分关心我们,了解我们的现状,安慰我们不要焦虑,并认真负责的进行指导,一周一次的大讨论没有中断,科研与学习依然是进行时。我们相互鼓励,共同前行。
我相信,只要我们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,便能“守得云开见月明,静待花开终有时。”
方奇海-18级-飞行器制造工程
校审 | 郭宇婷、程雁翔责编 | 孙羽捷、张绣宇
更多科普资讯
请关注同济大学学生科协